蕭富庭律師
筆者並非不動產專業律師,但由於預售屋涉及民法與公平交易法,去年十月以來有不少朋友來問預售屋買賣、房屋買賣的法律問題,故覺得有必要寫下這篇預售屋買賣該有的法律意識,整理買賣預售屋須知的規定與近來常見的法律問題,也供筆者之後自己買預售屋參考。 必須知道且詳讀的規定 請檢視手上拿到的預售屋買賣契約(房屋預定買賣契約)、建案銷售行為有無符合上述規範。 近十年發生預售屋糾紛的原因有:
看契約時要注意的問題
確認買了什麼、要付多少錢與什麼時候好 民眾在審閱契約至簽約前,最最最基本,一定要確認買了什麼、要付多少錢與什麼時候好:
0 評論
蕭富庭律師
某直銷商認為其生產魚油產品極具療效,可以改善過敏體質、減輕過敏性皮膚病,故大量宣傳多吃該魚油產品可以改善過敏、減輕過敏性皮膚病。不少身受過敏之苦的民眾瘋狂搶購,結果吃了後不只沒有改善過敏,反而讓過敏更嚴重。 食品不能說療效 首先,依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8條規定,因為食品不是藥品,所以食品不可以做醫療效能的標示、宣傳或廣告。例如說喝枸杞茶治療近視或恢復視力、吃魚油改善過敏體質、減輕過敏性皮膚病等等。 食品如果標示療效,就違反上述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的規定,主管機關可以依照第45條開罰6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罰鍰。 加了不該加或沒有加註過敏警語的責任 再者,如果食品生產時加了不該加的東西,例如有毒或含有害人體健康之物質或異物、未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之添加物,就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規定,消費者則可以依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56條規定請求損害賠償。 但是,如果食品沒有加不該加的東西而導致消費者嚴重過敏, 就必須看廠商有沒有依照食品過敏原標示規定標示過敏警語。如果沒有標示,主管機關可以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令業者限期回收改正,並得處以新臺幣3萬元至300萬元或4萬元至400萬元罰鍰。同時消費者依照消費者保護法與民法侵權行為規定請求損害賠償。 |